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四十五章:大风暴前夕(一)

府地方官员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也是给地方官员明确的警告。

    只要工作干得好,飞黄腾达少不了。但只要有一天懒惰空怠犯了错误,那一辈子就都不用操心政事了。

    如此高压的从政环境,也就免不得地方一边痛骂‘官不聊生’,一边整日如坐针毡的劳心公事。

    “眼下,这镇江船厂一共有多少工人。”

    逛了一遍厂区,朱文奎随后问了一句:“镇江一府,总和又是多少工人。”

    “六万七千余人。”这些数据,知府这里心中有数,听到朱文奎问,一口就道了出来:“船厂有一万五千人,占了近三成,余下的数万人中女工占了一半,多从事一些轻工业、纺织业生产的工作,其他的男工多从事建筑、冶金、炼钢和重工业的配件生产。

    镇江府去年年底的汇总税政会要和户政会要,镇江一府四县的主要收入中,工业收入和产出比重已经达到了全府的三成,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等传统行业比重从九成降到了五成,房产建筑业占据一成,运输业、服务业占最后一成。”

    “是吗。”

    这份成绩让朱文奎挑了眉角,赞叹不已:“将传统农耕业的比重控制到五成以下,一直是内阁强调的主要政绩目标之一,也是吏部近三年连年吏察的考评重心,镇江府去年就能达标,说明这两年工作做的确实够努力啊。”

    再次得到肯定,知府的脸已经灿烂的如花一般,他似乎可以看到了锦绣前程就在不远。

    只是朱文奎这个时候话锋一折,又让知府的心跳漏了好几下。

    “虽然镇江的工作做的非常不错,但是还要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啊。”

    就这一句,便让镇江知府吓得浑身发紧,可不能因为一个不注意的小错误否定掉全盘的成绩啊,当下赶忙开口。

    “可是镇江这边有哪里做的不对之处,恭聆殿下批评,下官知错马上更正。”

    “刘府官不必如此。”

    朱文奎拍了拍后者的肩头,温和一笑表示宽心,语调也保持轻松的指出道:“一个呢,就是这生产排污的问题,本宫走了一圈,发现许多工厂都是图省事直接排进长江里,包括这建筑垃圾、废料焚烧的垃圾,赶时间可以理解,但内阁之前有过批示,陛下当年也有圣训在头,不能一味的图发展牺牲这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总得替后辈子孙把老祖宗留下的江山美景保护好。”

    听到是这么个问题,知府刘江明显松了口气。

    环保问题不是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