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卷并州风云 第六十四章各方姿态

为人。

    蔡邕收到信后,心情好了许多:至少女儿在汉家大地上,虽说在并州北部,但也是汉家的土地。

    自己年轻时曾被流放到朔方郡,在那里待了十二年,完全知道并州北部的条件,虽然苦点,但活着还是没有问题的。等冬天一过,自己安排人将女儿接回来就好。

    至于女儿和韩成呆在一起的名节之事,那也没办法,一是回长安不见得比在雁门郡好;二是更何况还有韩成的救命之恩,就算看中了女儿的姿色,强行占有了女儿,自己也能接受。

    毕竟若没有韩成这个武夫,女儿现在可就在南匈奴的部落大帐了,说不准过几年后还会带着个南匈奴的外孙来看望自己,这是蔡邕想都不敢想的情景。

    可是,女儿在信中并没有说被占有之事。

    说明韩成也许是个正人君子,故在朝堂上,冒着被士族抛弃的危险,也要为韩成表功,来报答韩成救女儿之情。

    待蔡邕为韩成说完话之后,李儒出列,一脸平静的说道:“奋武将军韩成在雁门关抗击南匈奴,阻止了南匈奴军队的入侵,对于汉朝来说,是件大事,即保护了我大汉朝百姓的安全,又壮了我大汉朝的国威,我认为应当重重封赏。

    奋武将军的称号是韩馥册封的,但韩馥就代表朝廷,我们应该承认他以前奋武将军的称号,并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册封。

    其实年前,韩成也曾上表过:他们在年前就抗击过南匈奴的军队,现在又立了如此大功,我以为,两功应该一起封赏。

    可以册封他为冀州牧,雁门郡太守加安北将军。”

    董卓看了李儒和蔡邕一眼,对着汉献帝说道;“皇上,就依李儒之意吧。”

    汉献帝紧张的说道:“董相国所说的就是我的意思,拟旨吧。”

    待朝会散后,董卓将李儒留下,问道:“文优,就算用抛砖引玉之计,如此封赏韩成,也太过于厚重了吧?”

    李儒说道:“禀告岳父大人,我这么厚赏韩成是有原因的。

    一是我的手下打探到冀州牧的大印还在这个韩成的手里。

    我们若给他一个冀州牧的名声,凭着袁绍的性格,必不容他,他和袁绍,必有一战,我们坐收渔翁之利即可。

    我们只是付出一个冀州牧的名声,却能换来让袁绍真刀真枪的和韩成干一场,不是很好的事情吗?

    二是皇帝在我们手中,我们现在给了韩成一个好像很丰厚的名声,若以后韩成成了我们的大患,我们再给他换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