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打得过的就打,打不过的就跑,这十九匹良马让李儒逃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山贼围杀。
在董家十三卫的忠心保护下,几天前,李儒的队伍便到了雁门郡最南面的武州县,李儒见百姓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便走到田间,对一老人问道:
“老人家,我向你打听个事?”
老人家也不客气,说道:“什么事啊?”
“老人家,你现在种的土地是自己的吗?”
“当然是自己的,韩太守的告示上写的清清楚楚。”
“那你们自己种土地,需要交多少税啊?”
“九取其一,这也是告示上说的。我和你说,韩太守是好官啊!我种了一辈子的地,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好官,事事为我们着想。”
李儒又和其他田间的正在忙碌的几个老农交流了一番,结果很令李儒满意:每个人都在推崇韩成。
这是民心所向啊。天下百姓就有饭吃,也是李儒这样的寒门弟子最想看到的景象。
李儒又令董家十三卫打听韩成军队的消息,果不其然,从一些常山郡的迁民口中,打探到了韩成袭击清河郡东武城之事。
李儒心中更加满意了。
从李儒的眼光来看:势力可以慢慢发展,但战略眼光和胸怀这两样东西,可是一代霸主的基本准则,只有二者具备,则天下可取之。
空有眼光,没有胸怀,只适合做大将;空有胸怀,没有战略眼光,只不过为他人做了嫁衣。
这一路上,李儒见了不少,也想了很多。
如此隐世不出,李儒心有不甘,只好先来拜访自己的老朋友—蔡邕,打探一下韩成的口风,看看是否还能在出世?
......
正在这时,大门口出现一青年男子,对着交谈的两人说道:“上门便是客,既然是文优先生,请进府详谈吧。”
原来韩成在府中,听到蔡邕的高兴之声,以为遇到什么大事,带领亲卫便匆匆赶出蔡府。
听到蔡邕说到文优。韩成就知道了,面前这个中年男子竟然是名满天下的李儒,李文优。当然,这个名是恶名。
韩成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就一直在想,虽说李儒在《三国演义》中,名不显气不扬,但韩成凭着自己的分析:李儒,绝对是一大才。
做事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连皇帝都敢毒杀,还有什么是做不出来的?现在手下谋士有沮授,审配,但都是正义之士,有些手段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