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零三章谈判使者

我那一万五千精兵。”

    荀谌也看过了信,赶紧出言安慰道“主公切莫悲伤,我们的手中也有奋武军的一万人马,我们也是有交换筹码。

    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这几日,韩成就会派人前来谈判了。”

    荀谌的话犹如点睛之笔一样,点醒了袁绍。

    荀谌的话,很对,袁绍也是有交换筹码的。

    但有一点,袁绍是知道的,那就是韩成不可能首先派人前来谈判,而需要自己派人前去。

    谈判这种东西,谁先派人,谁就已经处于了劣势。

    换句话说,谁比较重要,谁就会先派人。

    一个是亲生儿子,一个是手下大将,谁更加重要,袁绍和韩成分的很清楚。

    袁绍环顾帐内众文臣,对着陈琳和郭图说道“孔璋,公则。这次谈判,就辛苦两位了,以孔璋为正使,公则为副使。”

    陈琳,字孔璋,广陵郡射阳县人。

    汉灵帝时,曾任大将军何进的主簿,谏阻过何进为诛杀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都洛阳之事,但何进不听其劝,最终身死被杀。

    董卓入洛阳之后,陈琳便举家避难到冀州,几年后,被袁绍的手下打听到,成为了袁绍的幕僚。

    陈琳学富五车,最

    擅长撰写章表书檄,风格雄放,文气贯注,笔力强劲。

    营帐内的众文士听到袁绍的话,便很知趣的纷纷告退了。

    因为关于到谈判的一些让步什么的具体细节,可不是他们方便听到的。

    众人走后,袁绍直起身子,对着两人说道“孔璋,公则。虽然此次谈判要赎回我的儿子袁尚和一万五千精兵,但你们不能弱了我冀州的气势,你们要做到据理力争,不卑不亢。如我所料不错的话,韩成第一个条件就是一对一的交换俘虏,第二个条件则是以袁尚换壶关。这两个条件,我都可以答应他。”

    陈琳和郭图瞬间明白了袁绍的意思。

    壶关,对于现在的袁绍来说,只不过是鸡肋一样的东西。

    食之无味,丢之可惜。不如换点有用的东西。

    并不是壶关不好,而是因为常山郡在韩成手中。

    若在壶关屯下重兵,粮道是个问题;若屯兵太少,又构不成威胁。

    然而对于韩成来说,壶关的重要性不日而语。

    壶关,不仅仅是并州上党郡的门户,而且是冀州和并州的联系。

    壶关在手,则可空出三万兵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