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虽然没有完全采纳孙斌的建议,但却对他的才能更加的认可了。高云觉得孙斌在如此人心攒动的时刻,还能这样有条不紊的做出分析,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被这么一搅扰,高云也没心思再查看案卷了,留下张飞坐镇县衙,自己便带孙斌和关羽返回高府。
一进家门,内管家就迎了上来,说涿县苏府派人带来口信,让高云早早准备,正月十六启程。
高云数了数日子,还有半个多月,准备时间还是很充裕的。按苏双说的这一去就得两三个月,而现在已经到了公元一八二年的春节,再过一年零两个月就要爆发黄巾起义了,对于高云的计划来说,这个时间是很紧迫的。所以虽然他人不在家里,但逎县的准备工作却绝对不能停手。
而这其中最为紧迫的就是熔炼精铁和锻造兵器了,高云知道一支军队的装备质量,是影响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所以高云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衡量当前的条件,决定使用加碳热处理工艺,也就是常说的“闷钢”,其实这才是高云制作坩埚的主要意图。
这种技术虽然在近代就已经出现,但就这个时期的设备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而且这种工艺本来就很繁琐,在渗碳之后还要淬火、回火,这无疑又大大加长了锻造的时间。
所以高云决定在临行前,让孙斌完全掌握这种技术。这样的话,即使自己不在,孙斌也可以带领铁匠不停的锻造兵器。
于是对孙斌说道:“辅仁先生,我从涿县回来之后,交代你的几件事办的怎么样了?”
“哦,连弩和圆盾制作还算顺利,倒是铁锭熔炼有些缓慢,因为天气寒冷,炉温不容易把握,所以产量不是很高”。
“恩,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过我们时间紧迫,即便是天气寒冷,也只能克服了。这些东西,大概都产了多少了?”
“回主公,共计连弩一千余把、圆盾近三千个,不过还没有干透、铁锭不足一千斤”。
这个生产速度已经超出了高云的意料,不禁对质量有点儿担心。
“已经很不错了,麻烦先生各取几个来我看一下”。
“是”。孙斌应承一声,转身去了库房。
功夫不大,孙斌便带着两个提样品的随从进了前厅。
高云逐个看过以后,算是服了孙斌了。这样简陋的条件,竟然能有这么高的产量,而且质量也很理想,可见孙斌是付出十分的辛劳了。
高云知道孙斌操劳,心里有点儿不忍,但接下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