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六章 混乱、曙光

    但在土地政策上,见识过北方流民之苦的这一派,是有激进复古“井田”的想法的。

    尤其是一些传教士带来了西方的圈地运动等见闻、带来了《乌托邦》等小册子后,这种恐慌更甚。

    即便不可能全部复古井田,但最起码的抑制兼并等要做好。

    不允许大规模雇工,也不允许工商业过度发展,以免出现大顺版的羊吃人。不过总算还没复古到封建封君这一步。

    对于朝廷以事功学派为官方学问,北方学派也是支持的。

    认为“如果陈亮的学问能够大兴,虽然不免夹杂霸道,非是王道,但至少苍生能幸运点。可惜是朱熹等人的学问大兴,以至于朝代交替,世道沦落如此。”

    对于朝廷在武德宫试行三舍法,北方学派也认可。

    认为这复古复的还不够,也不应该只在基本盘里试行。

    应该复到范仲淹庆历兴学时候的苏湖教法,学堂分经义斋和治事斋:学校既要教经义,还要教兵法、治民、算学、水利、天文、农学、击剑等。

    以经义为主修,以治事为辅修。

    主修经义加一门选修辅修,必须都合格才能晋级。

    从而让每个读书人学成之后,就能干正事,而不是整天就知道辩经,正事啥也不会。

    高呼:必破一分程朱,始入一分孔孟!颇有些砸碎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的意思。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朝廷养一套做基本盘的三舍法,已经耗费太多。

    若是全国兴学,搞分斋教育,只怕要把户政府尚书大人的裤子当了。

    没钱。

    至于南方学派。

    他们扎根于经济发达的江南,那里的萌芽已经有所体现,他们对于浙东学派的解释,更趋近于“农商一体、发展工商、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

    甚至有一些人认为,国家应该进行币制改革,一方面试着复用交子纸币,另一方面也应该适当学习西洋人,铸造银币。

    至于开海、通商这些事,他们也是支持的。

    当然,他们也反对收重税,更反对皇家垄断经营。

    对“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这件事,他们说的更加直白:

    什么狗屁义利之辨、本末之争?不过是一些人想要掠夺国家财富以为私用。如果说抑商真的是为了义,也就罢了。但看后来的表现,把商人之利掠为己用,这哪里是义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