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四零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十)

   于男性,数年的河道挖掘、湖堤修建等,使得他们逐渐拥有了一定的组织力,并且熟悉了众人劳作的模式。

    于女性,数年的纺织生产组织统一售卖,使得她们也拥有了一定的组织力,并且熟悉了聚在一起纺织、卖手腕赚工资的模式。

    这些人移民至此,前期的开拓也就相对容易了一些。

    这背后当然是血腥残酷的,即便说大顺在黄河问题上,已经算是封建王朝的天花板了,尽可能减轻了痛苦。

    但世界已经被帆船联系在了一起,黄河无人区这件事上大顺这边减轻的痛苦,某种程度上,也是靠着苏拉特、达卡、加尔各答、兰开夏等地纺织工的累累尸骨做了缓冲。

    当这一批下船的人中的一部分,开始走向谷地种棉花时。

    基本上,刘玉在扶桑的布局,也就大致结束了。

    …………

    如无意外,几年后,整个扶桑地区的场景,应该是这样的:

    在新益州:

    因为大石山脉的阻隔,西海岸的商品很难越过山口和新益州进行贸易。

    新益州依靠着毛皮人参贸易、北美大河和密西西比河的航运,面向的是大西洋方向的市场。

    酿酒、粮食、亚麻和羊毛纺织、煤矿、高炉铁,这些产业开始吞噬北美大西洋方向的市场,并不断地容纳更多的迁徙者。

    因为这些产业,需要工资劳动者,而这里人口稀缺,终究还是需要从大顺拉人过来。

    在枫林湾:

    良好的气候、国有土地的份田家庭农场购买政策,使得这里成为安置移民的终点。

    所有来到扶桑的移民,如果不是第一时间越过山口去新益州的,那么最终都会选在这这里购买自己的土地,成为一个自耕农。

    或许,不久之后,北部苦寒地区又发现了金矿,于是新一波的淘金热,以这里为出发点。但这已经无法带动更多的移民,因为金山那就有许多成手的淘金者。

    正如刘玉当初所计划的那样,金山在一次次火灾中被焚毁、又被重建。

    这使得枫林湾的木材加工产业,迅速成为了城市的基石。

    由木材加工业、粮食基地等产业链发展出的造船业、运输业,使得这里成为大顺的扶桑殖民地造船业中心。

    而这里安置的广大的自耕农,也使得枫林湾,成为了重要的贸易港口。

    本地的粮食、牛马、木材、毛皮、酒类等,都要在这里交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