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四七章 必死之局(中)

��还可以选择去跑北美当契约奴。而不是说,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当佃户,哪怕理论上他是个想干啥就干啥的自由的人。

    这靠简单的念经,是念不出来的。

    哪怕说,刘玉在北美的政策,使得佃户理论上有了不当本地佃户,而是可以选择去北美当契约奴、当雇工、最终买地授田当自耕农、亦或者去搓棉花。

    但这种选择的权利,和念经启蒙无关。

    相反,是靠具体的政策搞出来的。

    是靠刘玉用暴力手段和国家强力,通过对北美土地的国有化控制,人为地创造了一种使得雇佣关系得以存在的社会条件。

    也通过战争、贸易、干涉、强制开关等手段,确保了在北美的资本有利可图,然后才能拿出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雇人去北美,至少支付去北美的船票。

    因为这事,不要说单单念经无用。

    就是纯粹画大饼,都没有用:对大部分佃户和贫下农而言,情况不是说有什么思想守旧、故土难离;亦或者不相信去扶桑那里垦殖的好处等等。

    而是,纯粹的没钱、去不起。

    这不是说只要解放一下思想,砸一下旧思想,直接就能搞精神原子弹、灵能飞升,直接从鲁西北,思想一通,直接跃迁到北美。

    世界是物质的。

    就像是《钢的琴》电影里的那句台词,实际上就是一句屁话讽刺:你首先就得解放思想, 你解放完思想才能解放自我……实质上第二产业崩了,一年二三百块钱都不够南下的火车票,就算老工人的脑子解放到觉得出去卖都无所谓,那也赚不到钱。大家都去卖、都去炸鸡排、都去擦皮鞋……全干第三产业,那也得有皮鞋可擦不是?

    因为世界是物质的。

    所以,归根结底,大顺这边,最终还是要靠政策、发展、产业、工业的推动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

    而不是靠简单的念经启蒙,就能解决问题。

    政策推动,就是改革。

    改革不成,那就只能把改去掉加个命了。

    大顺和满清不一样。

    反对满人当皇帝、还我汉人山河,这种经,对满清是有力量的。但即便这样,满清暴毙的前提,也是瞎鸡儿改革,甚至胆大到把科举给停了。

    在大顺,念不了在满清末期能念的、不涉及到所有制和生产资料等问题的经。那么,在大顺,即便念经,也就不得不涉及到土地所有权、均田、限田等一系列涉及到生产制度、所有制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