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四八章 必死之局(下)

问题。

    而是更多体现在那些被刘玉强行拉进这里面的千千万万的劳动者。

    以南通地区的“假男耕女织”为例,这种形式上的男耕女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男耕女织。

    男耕,种的是经济作物。

    女织,是包买商将印度棉纱送来,由她们的家庭手工业特化的铁轮织布机织成布,再卖出去。

    经济作物变成货币、劳动的织布过程也换成货币。

    再用货币,来购买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基本生存保证。

    这和那些“男子种地种粮食、女子织布全家穿”的男耕女织,根本不是一回事,也压根不是一样的稳定性。

    一旦刘玉搭建起来的这个以世界市场为核心的贸易体系出现了问题,那就是直接影响到千千万万人的生活。

    几十年前,刘玉只是把对外贸易中心,从广东改到了松苏,就直接导致了几十万人失业、西江航运五岭脚夫粤绣女工大失业。

    而现在,卷入其中的,何止几十万?

    时间每往前走一天,可能就得多出来大几千人;每往前走一年,可能又卷进来几十万。

    更可怕的地方在于,刘玉极大地改善了大顺的财政收入。

    大顺花钱的手脚越来越大、铺的摊子越来越大。

    而这些钱,可不是靠均田、限田、均税、取消优免等,得以实现的。

    而是基本上全靠这个新体系来支撑的。

    大顺已经被刘玉绑住了,往前走也不是、往后退也不行。

    即便说想往后退,甚至更疯狂点,靠杀人盈野来实现倒退……

    那,养兵的钱,从哪来?

    大顺的旧财政体系,哪里养得起现在这么多的野战部队?

    再者说,新学一系迅勐发展,几十万新学派的人,也是和世界贸易、工商业发展绑定的。

    真往回退,这些人靠什么吃饭?

    这些人造反,可不同于普通的农民起义,这些人可是掌握此时先进的生产力的。

    虽然说,此时这些人相对于科举体系来说,仍就算是“边缘人”,甚至不能算是“读书人”的范畴。

    但是吧,名是名、利是利。

    现在虽无名,但是这几年对外扩张,他们吃到了红利,利益还是拿到手了的。

    也即是说,虽然现在身份上不尴不尬的,但有钱赚、有事做、也能在殖民地和先发地区做官。

    虽然大顺朝廷的政策,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