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五一章 王谢燕,百姓家(下)

键,不是什么“南北两河并行之策”。

    黄河问题的关键,是南洋的西洋势力、西北的游牧势力、漕运走海的安全性驱逐西洋势力的保证、安置或者镇压百万漕工……

    凡是不说这几个问题怎么解决,空靠嘴在那谈黄河问题的,一律可以视作扯王八犊子的空谈——谁家关乎统治安稳、南北不分裂的漕粮问题,敢顶着做生意都跑到舟山松江的西洋人的武装商船,直接搞海运?不把南洋、澳门的西洋势力解决了,走运河可能还得需要打个镇江;而不走运河,都不用去镇江,只要打赢了黑水洋海战,就可以直接宣告完犊子了,经济中心直接和政治中心分离了。而东北、西北、西南土司、西域归故等诸多问题还没解决,就敢拼尽全力造舰南下?咋的,家里也有波托西银矿啊,玩得起四面出击?

    所以,搞明白了黄河问题,刘玉为什么觉得之前大顺那些“有识之士”都是在那扯王八犊子空谈。

    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此时刘玉一开始对皇帝的“仁心仁德”的“王谢燕、百姓家”的想法,嗤之以鼻,觉得就是在那扯王八犊子的空谈。

    耶稣还扯王八犊子说五饼二鱼呢,这不比你工业化更简单?听起来吃的更饱?

    世界是物质的。

    人是要吃饭的。

    不是说,神说,要有化肥厂,瞬间就平地起高楼,化肥厂出现了,搓俩泥人就有熟练工人了。

    直到皇帝说,根据开国之经验,老百姓吃不上饭、贫者无立锥之地时候,会造反。

    才算是让刘玉略微收了收之前的嘲笑。

    皇帝既然认识到世界是要讲物质的——当然,基本上,其实历代封建王朝的很多知名皇帝、改革家,对这个观点,都有朴素的认知。

    大顺的实学,能够被重视、允许继续发展,最大的“功臣”,就是硝石。

    因为,天然化肥的肥田效果,立竿见影。

    而大顺一直以来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口继续增加,粮食快不够吃了。

    儒学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也就不会有实学的大发展。

    实学实质上也没解决这个问题,最起码,现在还不能人工制造化肥,只能用天然化肥。

    但最起码,实学点亮了希望。

    对一个人口超三亿、人均土地马上要压红线的大国而言,所谓“科技”的力量,能叫皇帝摒弃“奇技淫巧”的认知意识,而是眼前一亮全力支持甚至成为技术支持派,能也只能是化肥。

    哪怕,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