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七六章 最终的闹剧(二)

民地为原材料供应链的强势方?

    要不要给“法国的西印度的糖,加‘关税’,来保护本土的甜菜产业?”

    放在大顺,就是“要不要给松苏的棉布,加子口税,来保护湖北的棉纺织业?”

    这,是拿三的甜菜疙瘩问题的第一个思考。

    第二个由甜菜疙瘩引出的思考,则更为有趣。

    由甜菜、榨糖、种植业、农民、工人、土地、机器这些东西,引出的另一个思考。

    即:【大工业和农业是不同的。】

    【如果爆发了革命或者起义,那么,土地资源尚可在革命后分割,如法革旧事】

    【可大工厂的机器是无法分割的,否则每个人手中都只是一堆破铜烂铁。】

    【如果在工厂时代,爆发了革命或者起义、亦或者赶上了经济的动荡周期,该咋办呢?】

    【工业发展,是正确的,而且显而易见当然是正确的】

    【但工业发展,是不是一定要走大工业路线?】

    【是不是,可以走分散的小工厂的路线?遍地开花的小工厂的制造业,不是集中在大城市,而是分散在各个市镇】

    【如此,既发展了工业】

    【劳动者,也更容易在工人和农民之间转换身份。当工商业遭遇危机周期时,劳动者也可以下乡去避难,躲过动荡周期】

    当然,这就是圣西门主义空想的问题,也是法国本土的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的现实。以及……为日后法国没走完垄断和大型煤铁联合体这一步,以至于混成了高利贷帝国主义埋下了伏笔。

    但在大顺,尴尬的地方在于……南通的“伪男耕女织”模式的家庭铁轮织布机的纺织业发展,恰恰似乎走的是和拿三差不多的思路,至少,看上去是挺像的。

    当然,本质上是不同的。这里面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对现实的妥协、对旧势力警觉的权宜之计;另一个,则根本就是把这一切,视作未来。

    拿三之所以这么想,还是老马那句话:用小农、小生产者的青春版思路,来解决小生产者已经衰亡的现实问题。即,遇事不决,就分田。再用分田的思路,琢磨大工厂,发现无解,总不能把大工厂都拆成零件吧?

    所以,老马说,拿三的想法,就是一旦涉及到生产关系、所有制的时候,泡沫啪的一下就碎了,因为他不敢碰所有制问题,也不敢碰生产关系问题——为啥一定要把工厂拆成零件?为啥一定要用分地的思路去琢磨大工厂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