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的想法,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达成效果的。
从纯粹的技术角度讲,他的思路是“以农业薪酬,和工业薪酬竞争,从而迫使工业不得不开出更高的工资。
而更高的工资,又会扩大国内市场。国内市场扩大,又促进了工商业的进一步繁荣”。
这个技术角度,是否可行?
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行的。
比如,从杰斐逊允许小块土地买卖再到西进运动宅地法的北美,从技术角度,也可以认为就是这么个路线。
但,问题在于。
老马说过这个问题,即北美的人口、耕地、土地等,适用于这种“青春版”思路。但老马也说,这个青春版思路,也只能走到南北战争之后,到了南北战争之后,就必须转向了。
而法国,固然说,人均耕地面积,比大顺这边要多得多。
但是,法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是和大顺比要多。仍旧没法和北美比,也根本不可能有每个法国家庭都有农场的地步。
这个现实基础摆在这,你凭什么能走“农业薪酬,和工业薪酬竞争”的思路呢?
你法国就算分了地,就算小农鉴于均分继承法主动不生娃防止下一代阶级滑落,问题是你法国的那点地,怎么可能让农业倒逼工业工资?
你法国人均几亩地啊?是人均比中国多点,但你和北美比,那不是龙王爷面前耍宝?达到铁器牛耕技术水平下的粗犷农业一年一熟的小农极限了吗?
差远了。
于是,这才有了拿三在《论贫困的消灭》里的思路。
首先,虚空地假设,法国其实有的是荒地,至少有个919万公顷的随时可以被垦耕的荒地,亦即1亿5000万亩的荒地。
然后再假设,这些这么多年都不种植的土地,两年就能开发出来。
然后再假设,每亩地可以创造大约10法郎的农业产出。
最后再假设,每亩地只收0.5法郎的税、或者给私人所有者的承包税。
然后再假设,200万的法国失业者,来经营这1亿5000万亩的土地。
最后由这些假设,得出结论:每个法国的失业者,平均每年可获得600法郎的收入。
然后呢,国家每年增加7000万法郎的收入、按照每公顷土地能多养两头生出来算法国又能每年多出来1800万头牲口的肉奶、这就又等于为法国的工商业增加了200万每年平均600法郎收入
从纯粹的技术角度讲,他的思路是“以农业薪酬,和工业薪酬竞争,从而迫使工业不得不开出更高的工资。
而更高的工资,又会扩大国内市场。国内市场扩大,又促进了工商业的进一步繁荣”。
这个技术角度,是否可行?
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行的。
比如,从杰斐逊允许小块土地买卖再到西进运动宅地法的北美,从技术角度,也可以认为就是这么个路线。
但,问题在于。
老马说过这个问题,即北美的人口、耕地、土地等,适用于这种“青春版”思路。但老马也说,这个青春版思路,也只能走到南北战争之后,到了南北战争之后,就必须转向了。
而法国,固然说,人均耕地面积,比大顺这边要多得多。
但是,法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是和大顺比要多。仍旧没法和北美比,也根本不可能有每个法国家庭都有农场的地步。
这个现实基础摆在这,你凭什么能走“农业薪酬,和工业薪酬竞争”的思路呢?
你法国就算分了地,就算小农鉴于均分继承法主动不生娃防止下一代阶级滑落,问题是你法国的那点地,怎么可能让农业倒逼工业工资?
你法国人均几亩地啊?是人均比中国多点,但你和北美比,那不是龙王爷面前耍宝?达到铁器牛耕技术水平下的粗犷农业一年一熟的小农极限了吗?
差远了。
于是,这才有了拿三在《论贫困的消灭》里的思路。
首先,虚空地假设,法国其实有的是荒地,至少有个919万公顷的随时可以被垦耕的荒地,亦即1亿5000万亩的荒地。
然后再假设,这些这么多年都不种植的土地,两年就能开发出来。
然后再假设,每亩地可以创造大约10法郎的农业产出。
最后再假设,每亩地只收0.5法郎的税、或者给私人所有者的承包税。
然后再假设,200万的法国失业者,来经营这1亿5000万亩的土地。
最后由这些假设,得出结论:每个法国的失业者,平均每年可获得600法郎的收入。
然后呢,国家每年增加7000万法郎的收入、按照每公顷土地能多养两头生出来算法国又能每年多出来1800万头牲口的肉奶、这就又等于为法国的工商业增加了200万每年平均600法郎收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