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八一章 最终的闹剧(七)

黄金时代。

    在这种黄金时代。

    确实是非常爽的。

    以至于英国的部分中产,都穿上了“彰显身份的东方丝绸”、用上了格调和骨瓷完全不同的“莹润瓷器”、家里的衬衣都从土了吧唧的亚麻升级为了东方棉布。

    从护国公时代砸锅卖铁造军舰、死了至少二十万人的英荷战争、英法战争、英西战争、征服苏格兰、政府爱尔兰……

    再到对茶叶加重关税、对糖类管控贸易征糖税、对走私贩子抓着就杀的高压统治、以及延续百余年的对殖民地的扩张。

    西班牙挖的那点金子和银子,很大一部分流入了英国。

    固然说,此时伦敦,作为金融中心,还比不了阿姆斯特丹,甚至可能和日内瓦还差一点。

    但是,毕竟积累了一百多年的原始积累,银子还是足够多的的。

    关税一开。

    物价飞速降低。

    原本只能喝啤酒的,现在喝上红茶了。

    原本只能穿呢绒的,现在穿上棉布了。

    原本只能穿棉布的,现在升为丝绸了。

    原本只能用陶罐的,现在用上瓷器了。

    加上贸易大开、关税取消。

    这个“黄金时代”,不可谓不繁花似锦、烈火烹油。

    当然了,自然也会产生一点“小”问题。

    比如说,靠着《棉布禁止令》、《曼彻斯特法案》和《商品进口列举法》,而好容易发展起来的曼彻斯特兰开夏的棉布产业萌芽,不到两年,彻底崩溃。

    比如说,靠着对法打压和糖蜜法,以及国内糖税而发展起来的本土酿酒业,半死不活。

    比如说,原本以种甘蔗、榨糖为主的西印度商会,现在直接分裂了。

    一半干贸易,疯狂买办,盛赞好时代。

    另一半靠着糖类苟延残喘,天天哭唧唧。

    毕竟,亚当·斯密说过,英国太他妈的自由了,以至于管理奴隶,往死了用。比起法国的专制,能给奴隶稍微一点“福利”,终究还是不一样。以至于英国的糖类产业,被法国压着打。

    一战打输了,法国人自然是要卖糖的。自由贸易嘛,法国的糖、西班牙的糖,本来就有优势。

    西印度商会这群土地投机的、干殖民地的、干种植园的、卖糖的、种甘蔗的,肯定哭唧唧。

    可一样。

    历史上西印度商会搞《糖税法》的时候,起来抗议的,是英国的手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