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欗问,土地兼并、高利贷、买地收租,算不算是“看不见的手”?
这个问题,正问到了点子上。
鉴于之前李欗并没有听出来刘玉到底是什么意思,所以也就并没有念上两句诗。
而现在,刘玉问及了自由贸易、看不见的手,又谈到了大顺的“固本”,以及谈大顺固本就根本不可能绕得开的“土地兼并”问题。
李欗终于还是念了一首诗。
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
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
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
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
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
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咍。
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
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
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
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
念罢,李欗苦笑道:“舒王做此诗,谈兼并之害。”
“苏子由言:王介甫,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方其未得志也,为《兼并》之诗,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
“事后变法之祸,皆出于此诗。”
“盖昔之诗病,未有若此酷也”
谈到了这首历史上很是着名的诗,甚至被视作王安石没得志之前就显露出的政治倾向,难免保守派要说,变法的祸根,在这首诗上就体现出来了。
“不过,苏子由这话,其实还有另一半。”
“倘能使富民安其富而不横,贫民安;其贫而不贵,贫富相持以为久,而天下定矣……”
“父皇英明神武,乃以内外分治之法,便是取了王荆公与苏子由两人之意。各取一半。”
“先发诸省,取的是苏子由这话的一半,既所谓倘能使富民安其富而不横,贫民安;其贫而不贵,贫富相持以为久,而天下定矣……”
“外省,所能取此意者,也是因着情况允许。”
“一来,面朝大海,可去闯关东、下南洋、乃至东渡扶桑。”
“二来,扩军备战、抢夺市场,亦可使得富人出资、穷人出力,遂得贫富相持以为久之势。”
“而内省,不可取苏子由,只可取王荆公之故,主要还是两个原因。”
李欗问,土地兼并、高利贷、买地收租,算不算是“看不见的手”?
这个问题,正问到了点子上。
鉴于之前李欗并没有听出来刘玉到底是什么意思,所以也就并没有念上两句诗。
而现在,刘玉问及了自由贸易、看不见的手,又谈到了大顺的“固本”,以及谈大顺固本就根本不可能绕得开的“土地兼并”问题。
李欗终于还是念了一首诗。
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
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
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
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
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
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咍。
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
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
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
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
念罢,李欗苦笑道:“舒王做此诗,谈兼并之害。”
“苏子由言:王介甫,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方其未得志也,为《兼并》之诗,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
“事后变法之祸,皆出于此诗。”
“盖昔之诗病,未有若此酷也”
谈到了这首历史上很是着名的诗,甚至被视作王安石没得志之前就显露出的政治倾向,难免保守派要说,变法的祸根,在这首诗上就体现出来了。
“不过,苏子由这话,其实还有另一半。”
“倘能使富民安其富而不横,贫民安;其贫而不贵,贫富相持以为久,而天下定矣……”
“父皇英明神武,乃以内外分治之法,便是取了王荆公与苏子由两人之意。各取一半。”
“先发诸省,取的是苏子由这话的一半,既所谓倘能使富民安其富而不横,贫民安;其贫而不贵,贫富相持以为久,而天下定矣……”
“外省,所能取此意者,也是因着情况允许。”
“一来,面朝大海,可去闯关东、下南洋、乃至东渡扶桑。”
“二来,扩军备战、抢夺市场,亦可使得富人出资、穷人出力,遂得贫富相持以为久之势。”
“而内省,不可取苏子由,只可取王荆公之故,主要还是两个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