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八九章 最后的闹剧(十五)

  但其实,这笔钱,到底是谁出的呢?

    农民。

    其实,这个改革的思路,和亚历山大的农奴制改革、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甚至于拿破仑三世的消灭贫困的构想、英国的圈地运动等等,往内里看,其实差不多。

    都是,通过一些手段,让资本,集中起来,集中给到一些人或者一些群体,让这些资本在特定的产业上发挥效果。

    区别就是。

    俄国的农业是真的次、农业生产水平是真的差。亚历山大和斯托雷平的那一套,是让地主富农迅速拿到钱,让他们搞农业生产,提升农业。怎么让地主迅速拿到资本?农奴赎买、农奴退社、低价卖地、国家贷款。

    农奴赎买的钱,资本集中给地主富农,搞农业大发展,资本流向农业。

    而大顺这边,农业真的强、农业生产水平是真的不差——至少,现在是真的天下无双——所以,李欗不想让钱往农业上跑。

    而是让佃农赎买的钱,集中给一个特殊的存在,往基建和工业上跑。

    简言之,产业发展,需要资本。

    不管这产业是农业、棉花、羊毛、矿产、冶炼、基建,都可以笼统地称之为产业。

    那么,你想种棉花。你想发展棉花产业,就得让资本,往农业资本家手里跑。

    你想开矿,那么你就得想办法,让资本,往矿主的手里跑。

    总之,你得出个政策,让资本集中起来,往某个产业上跑。

    这里的资本,既包括说现金、钱、金子、银子,当然也包括土地等生产资料。

    比如说圈地运动,土地到底是谁的,其实说不太清楚。你说是乡绅贵族的?但实际上,农民又有类似“永佃权”的玩意儿;还有一些公地,大家都能在这割草放羊喂牛,你凭啥说这是你的?圈地运动,就是把公地确定成私人的、把类似“永佃权”的玩意儿扔掉,把资本,集中起来。

    资本集中起来,才能迅速发展。

    那么,李欗觉得,要解决大顺的问题,得把注,压在基建、压在重工业上。

    所以,就得出政策,让资本,想方设法往重工业上集中。

    资本又未必是钱,钱不过是一般等价物。农民出粮食赎买土地,粮食亦可算是资本,毕竟修路工人、挖运河,也得吃饭不是?

    这倒不是说轻工业、贸易什么的,就不发展了。

    不是的。

    而是,大顺在实际上已经拿到了殖民地、海外市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