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终章 九三年(一)

的孩儿军,也不会出现在这里。

    况且,虽然这里被称作城市,但是人口规模终究还是太小。一个营规模的士兵,对这里偏远的边境小城,终究还是太多了。

    显然,他们并不是来打仗的。

    准确来说,他们是来完成一项非常特殊的任务:奉皇帝之命,来此迎大顺兴国景武公刘钰的灵柩归国安葬。

    既是连谥号都带了,那朝廷自是早就知道人死了。

    纵然说,二十多年前,如今天子还是皇子的时候,兴国公挂印捐产,寄情山水,再不闻政事,或曰从赤松子游故事,似乎一下子消失在了朝堂。

    但终究,皇帝要找的人,总能找到。不但找得到,而且连什么时候死的、每年都去了哪里,实际上皇帝都清清楚楚。

    正因为找得到,或者说明知道身边就有皇帝的人,才能效从赤松子游故事。若是找不到……总有一款罪名适合你。

    人一死,有时候便是好事。

    比如此时的大顺,恰恰便需要这么把这么一个特殊的死人的尸骨迎回去,借逝去的人的口,说一些话,或是表达一些态度。

    至于怎么死的、为什么死在这里,就是个很简单的故事:岁数大的老人,溜达到这来看瀑布,地上湿滑,一不小心摔了一跤,人就没了。夫妻两人,老太太岁数大了,也经不起折腾,不可能带着丈夫尸骨叶落归根,便在这里住下,然后直到老去,合葬。

    就这么简单,倒是真的既没有什么阴谋,也没有什么戏剧化的故事。

    至于说为什么要迎回尸骨,除了死人比活人有用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风水”的原因。

    这里,要修铁路了。

    纵然说,朝中很多大臣、昔日那场政变的从龙之臣中不少都是实学派出身,曾经多和兴国公打交道,颇知兴国公昔日的怪癖:好煤烟、好机器之震动,乃至于松苏地区的一些人为图结交,楚王好细腰之故事不断上演,弄得上等的传统园林非要特意弄个蒸汽提水机不伦不类。

    众人心知,国公生前便有此癖,既已薨落,只怕葬在高处观铁路、水力工厂,亦是得偿所愿。

    只不过,如今天子为行新政,托古改制而得大义。

    既是托古,那么事死如事生这样的大事,总还是要按照古时传统来的好,多多少少讲点风水,以彰法古革新之义。

    比起迁葬防火车震动墓穴这样似乎有些“奇葩”的事之外。

    天子的托古之名改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