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终章 九三年(二)

没有学到他们的大运河、常平仓,以及我们还缺乏一场‘盐铁之议’。”

    当然,这,是这个时空的故事。

    另一个时空里,或者说原本的历史里,88年的事,以及杜尔哥之前的自由贸易改革,到这一年,已经到了不得不把国王脑袋剁了的地步了。

    历史上,这位被老马盛赞是“在封建的法国,披着封建主义的皮,实行了法革后的激进制度”的杜尔哥,在古典经济学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

    他的代表作《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反思》,是《国富论》的萌芽。

    而后世,很少有人知道,他这篇文章,源于两个“中国留学生”的问答:高雷思、杨德旺。

    杜尔哥的这篇代表作,历史上是以【问答】的形式。

    或者说,用中国人更为容易明白的词汇,使用【问对】的形式,实际上是以一种……怎么说呢,翻译问题带来的挺别扭的【仿古】的形式,写的这篇文章。

    问对,是一种非常【仿古】的文体形式。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晏子》、《管子》、《墨子》、甚至《论语》中,很多都有这种【问对文体】。

    啥叫问对文体?

    某问:XXXX。

    对曰:XXXX。

    这,就是问对体。

    简单来说,杜尔哥的这篇代表作,是以高雷思、杨德旺这两个“耶稣会的公派中国留法学生”问问题、他来回答的形式,写成的。

    即:

    高雷思第一问:均田可乎?

    杜尔哥对曰:【不可。如果把土地这样平均地分给一个国家所有的居民,使他们每一个人恰好拥有维持他们自己生活所必须的土地,而毫无多余】

    【那么,显然,既然大家都处在同等的情况下,就不会有人愿意为别人工作。同时,任何人手里也不会保有可以用来偿付别人劳动的东西……】

    杨德旺第二问:均田古有之乎?

    杜尔哥对曰:【这种假定情况,从来也不会存在。因为土地在没有被分配之前,早已经被人耕种了】

    【这种耕种,即垦殖劳作,其本身就是分配土地和保障个人财产的法律基础……】

    大概就是这么一种形式,一共101个问对,详细阐述了重农主义、道法自然、自然秩序这些东西。

    或者说,用老马的话讲,是【重农主义中更激进的头脑,尤其是杜尔哥,完全蔑视了这个外观(即连封建主义的皮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