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终章 九三年(十二)

一边出了问题,都会引发整个三角的不稳固。

    原材料、工业加工、市场,这里面是有很多蛋疼的因素的。

    有人说,手工布无论如何也阻止不了机织布。

    这句话,看怎么看,宏观上对、具体到一个几十年的周期内未必就对。

    而且,这种思维,很容易陷入到经济决定论的机械唯物当中。

    也即:认为社会的发展只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并把经济看作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唯一起作用的因素,否认政治、思想、理论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简单地用经济因素的自动作用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进程。

    恩格斯说:【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末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是和说德国的革与反革里说某某背叛的人民之类,是一样的、无意义的、正确的屁话。

    这种经济决定论,是错误且危险的。

    放在18世纪,如果以这种机械唯物的、幼稚的、错误的、甚至是将老马的学问彻底庸俗化的【经济决定论】来看待18世纪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极为错误的观点、甚至一步滑向帝国主义甚至是最奇葩的辉格史观的变种——历史上欧洲的殖民侵略,是文明战胜了野蛮,是先进的生产力对落后生产力的碾压。

    这就很容易产生一种晕乎乎的自以为是,认为1750年欧洲的生产力、纺织业,已经完全超越的亚洲。于是带着这种庸俗的机械唯物的经济决定论的脑子,反推出诸多奇葩的结论。

    事实上,并非如此,也绝非如此简单且机械的经济决定论,所以才导致了大顺在印度引发的诸多问题。

    这种庸俗化的经济经决定,在后世,就是尹里奇的《怎么办》,狂喷那些经济决定论的拥趸。

    而在此时,作为逆练的结果,就是大顺为什么一定要先把这个奇葩的、畸形的、缺了世界上大约三分之一人口的所谓世界市场建立起来,才能解决大顺内部问题的解释。

    历史上,从约翰·凯尹发明飞梭、到珍妮机、再到水力纺纱机、再到骡机以及轧棉机,这是一个六七十年的漫长路程。

    而直到轧棉机和骡机的出现,才算是让欧洲的棉纺织水平有和亚洲竞争的实力。

    用后世的话讲,这算是一种后发优势。

    从零开始,从事传统棉纺织业的人少,阻力小。

    而且有着军舰、刺刀和大炮,打赢了几次海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