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1章 分道扬镳

里头找书全都快碰运气,不一定每一本都适合小学生读,所以春阳还得想别的办法去弄书。

    买书要花钱,春熙小学可没什么钱,那怎么办呢?

    两个办法:一是想办法弄钱买书;二是想办法弄到不花钱的书。

    课间春阳跟学校的老师们闲聊说起这事儿,大家都觉得春阳想的这两个办法都行不通。

    “咱们这是学校,又不是做买卖的地方,上哪儿整钱去?以前在东山村的时候好歹还有地,现在连地都没有,你这第一个办法更行不通”,爨海涛端着大茶缸子慵懒的靠在椅背上分析道:“现在干啥不花钱啊,你还想整不花钱的书,这咋可能啊。要我说,咱们搁这儿瞎琢磨没用,还不如跟上面申请呢。”

    跟上面能申请到吗?

    当然申请不到!

    如果通过了春熙小学的申请,那其他学校怎么办?买书支持学生读书这是好事儿啊,若是没有支持也就罢了,若是支持那必然不能厚此薄彼,全乡所有的学校都要顾及到。

    春阳没有被爨海涛一番话打击到,下班回家她闷头想了很久,最后还是从抽匣里掏出稿纸开始写东西。

    写的当然不是购书申请,而是一封求助信,面向大众的求助信,写完投递到报社,哪怕有一家刊出来那春熙小学就有可能得到社会的捐赠。

    第二天春阳去学校跟其他老师说了自己的做法,她万万没想到,竟然有人觉得她的做法不对,甚至是--丢人!

    有这个想法的是学校新来的老师,她觉得春阳这样做就是在乞讨,还是面向大众的乞讨,有违教育的初衷。

    春阳直接反问她:“杨老师,那你跟我说说教育的初衷是什么?”

    在学校里,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学生,老师来教学生来学。老师教书里的知识,教做人的道理,学生学的自然也是这些。

    有些问题学校解决不了,因而向社会求助,在得到社会的帮助后,老师能教的更好,学生能学的更多,何乐不为?

    乞讨?

    如果硬要用这个词来形容学校向社会求助的行为的话,那乞讨的是学校惠及的是学生,又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难道就为了维护学校的形象校长老师及其他员工的面子就要放弃于学生有利的事儿吗?

    别的人可能会这样选择,春阳却不会。

    春熙小学对外形象是靠学校的管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成绩搭起来的,可不是靠高大的门脸儿和鲜亮的外皮儿撑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