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上下缺粮少食,不得不靠煮皮盔为食。
见双方陷入僵局,定国遂再次派遣使者入城,表示鉴于目前的情况,只要缅方愿意交出永历帝,明军便立刻退兵,绝不食言。然而缅王莽达喇畏惧定国,依旧坚持必须明军先行退兵,然后再商量永历帝的去留问题,迎驾之事于是又一次搁置下来。
回头再说清廷,吴三桂于顺治十八年正月派遣副部统何进忠、总兵沈应时、马宁等人率军出腾越,走陇川,历时两月抵达猛卯。另派数路使者,分头前往南甸、陇川、千崖盏、达车里等各处云南土司驻处,向他们颁发清廷敕印,要求各土司出兵协助清军剿灭永历流亡朝廷。于此同时,吴三桂又命人去往阿瓦与缅甸联络,告知对方自己的出师日期,命缅方尽快将永历帝擒来猛卯献俘,而后两军合力剿灭滇缅边境的明军余部。
哪知事到临头,莽达喇却又突然改变了原先的想法,不愿再引狼入室,一口回绝了吴三桂的要求。不想莽达喇的这一决定却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原来自从永历帝被迎至缅甸以来,定国与白文选便屡屡兴兵迎銮,使缅甸境内战火不息,百姓流离失所。随着明军围城日久,城中军民更是将怨气皆撒在了莽达喇的身上,怪他不早将永历帝送走。就在暗潮涌动之时,莽白率领的五万勤王军,一举焚毁了明军两处船厂,迫使定国暂时停止了攻城的计划,撤围离去。
莽白率军凯旋而归,发现城中军民对莽达喇的不满情绪高涨,在窃喜之余,莽白认定自己的这位王兄已然彻底失去了民心,心中埋藏许久的野心顿时跟着膨胀起来。五月二十二日,在相国锡真的支持下,莽白悍然发动宫廷政变,废黜莽达喇,并将其捆缚于竹制的舆床之上,投入江中活活淹死。
在取代王兄自立为王以后,莽白立刻顺应民意,派遣使者前去猛卯,打算向清军解释背约的原因。
然而由于明缅双方交战,沿途道路阻塞,待缅甸使者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抵达猛卯时,何进忠等部清军却因遇上一年一度的瘴气季节,被迫引军回师,准备等到霜降瘴气消失后,再度进兵,双方于是失之交臂。
没过多久,缅甸发生宫廷政变的消息就被白文选安插在阿瓦城中的细作传递出来。白文选闻讯立即飞马赶往中军大营,向定国禀报道:“元帅,据可靠消息,缅甸祸起萧墙,缅王莽达喇已被其弟莽白所杀,此事对我军武力救驾,或许会有转机!”
听到这个消息,定国亦深以为然,他当即决定派使者入城向莽白递交国书,表明
见双方陷入僵局,定国遂再次派遣使者入城,表示鉴于目前的情况,只要缅方愿意交出永历帝,明军便立刻退兵,绝不食言。然而缅王莽达喇畏惧定国,依旧坚持必须明军先行退兵,然后再商量永历帝的去留问题,迎驾之事于是又一次搁置下来。
回头再说清廷,吴三桂于顺治十八年正月派遣副部统何进忠、总兵沈应时、马宁等人率军出腾越,走陇川,历时两月抵达猛卯。另派数路使者,分头前往南甸、陇川、千崖盏、达车里等各处云南土司驻处,向他们颁发清廷敕印,要求各土司出兵协助清军剿灭永历流亡朝廷。于此同时,吴三桂又命人去往阿瓦与缅甸联络,告知对方自己的出师日期,命缅方尽快将永历帝擒来猛卯献俘,而后两军合力剿灭滇缅边境的明军余部。
哪知事到临头,莽达喇却又突然改变了原先的想法,不愿再引狼入室,一口回绝了吴三桂的要求。不想莽达喇的这一决定却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原来自从永历帝被迎至缅甸以来,定国与白文选便屡屡兴兵迎銮,使缅甸境内战火不息,百姓流离失所。随着明军围城日久,城中军民更是将怨气皆撒在了莽达喇的身上,怪他不早将永历帝送走。就在暗潮涌动之时,莽白率领的五万勤王军,一举焚毁了明军两处船厂,迫使定国暂时停止了攻城的计划,撤围离去。
莽白率军凯旋而归,发现城中军民对莽达喇的不满情绪高涨,在窃喜之余,莽白认定自己的这位王兄已然彻底失去了民心,心中埋藏许久的野心顿时跟着膨胀起来。五月二十二日,在相国锡真的支持下,莽白悍然发动宫廷政变,废黜莽达喇,并将其捆缚于竹制的舆床之上,投入江中活活淹死。
在取代王兄自立为王以后,莽白立刻顺应民意,派遣使者前去猛卯,打算向清军解释背约的原因。
然而由于明缅双方交战,沿途道路阻塞,待缅甸使者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抵达猛卯时,何进忠等部清军却因遇上一年一度的瘴气季节,被迫引军回师,准备等到霜降瘴气消失后,再度进兵,双方于是失之交臂。
没过多久,缅甸发生宫廷政变的消息就被白文选安插在阿瓦城中的细作传递出来。白文选闻讯立即飞马赶往中军大营,向定国禀报道:“元帅,据可靠消息,缅甸祸起萧墙,缅王莽达喇已被其弟莽白所杀,此事对我军武力救驾,或许会有转机!”
听到这个消息,定国亦深以为然,他当即决定派使者入城向莽白递交国书,表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