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百七十六、路边粮食

契丹军通过。

    王继忠上了马车,百姓们拉着他的手,说:“王将军,我们老百姓苦啊,边境的老百姓更苦,我们都盼着太平,没办法,就弄了这些粮食,算是求求你们不要再开战了。”

    王继忠说:“大家放心,皇太后已经答应你们了,你们就安心地过生活。这一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是个好地方,你们的好日子就要到了。”

    “谢谢王将军的吉言,你是我们的大恩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的。”

    王继忠向大家挥了挥手,走了。

    一路上,出现了不少这样的情形,越临近边界,送行的百姓越多。

    耶律隆绪想不通,这些曾经一看到契丹军就东躲西藏的百姓,现在,忽然不怕他们了,还送东西给他们,一个个看起来很友善。契丹军也像变了样子,对待百姓也很友好,他们也没有接到特别的命令,军士们都做得很好,秋毫无犯。

    是什么促使他们有了这些变化,耶律隆绪没有弄明白,很多人也没有弄明白,但他们都很欣喜,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人们都显得十分大度,一笑泯恩仇。

    这是令人不解的,为什么一张和约就能化解那么多的仇怨?

    王继忠说:“因为它带给人们更多的希望,希望是一股力量,可以给人们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会忘记过去,专注于未来。”

    当然,不和谐的因素还有很多,偷袭契丹军的事也屡有发生,根据情报,在和约达成以后,保州的杨延昭还带兵袭击了古城,但随即撤兵回了保州。路过保州的耶律磨鲁古请示攻打保州,被萧绰严厉的斥责了一顿。

    还有一些契丹军士路过种着麦苗地时,故意让战马去啃食麦苗。萧绰知道后,狠狠地将军士体罚了一顿,并让军士向麦苗主人道歉和赔偿。

    不管怎样,双方都显示出了极大的友善,尾随而来的宋军,也只是远远地跟着,保持着数十里的距离,路过的州县也一律地关闭城门。契丹军从城下通过时,宋军排列在城墙上,那架势倒像欢送契丹人回家。

    不错,他们的确是欢送契丹人,他们热情地向契丹人打招呼,鼓掌,有的甚至吹起了喇叭,放起鞭炮。

    尽管受到如此隆重的礼遇,萧绰心里还是不是滋味。宋人越是隆重地欢送他们,萧绰心里越难受。她感叹说:“没想到朕是这么不受人待见。”

    韩德昌没听明白萧绰的话,说:“太后哪里不受人待见?他们都这么隆重地欢送你,说明人民都喜欢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