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八章 泰举一人可平江淮

��

    二为疫病。

    古代对于瘟疫的防范极其薄弱,身处乱世中,战乱频繁,死者无数,若不注意防范且还污染水资源的话,那么爆发疫病是必定的。

    三为隐匿人口。

    此主要是豪强大族收拢流民,隐去官方户籍,使之变为查无可查的佃户,只能供给本家驱使。

    袁耀自然知晓,汉末为何人口能从鼎盛时期的六千万众削减至后续全国唯有数百万人口的原因。

    关键就在于这三点。

    身处乱世,战乱频发,导致生产遭受破坏,饿死者甚多,又不加以防范,自然而然的将大规模爆发疫病。

    而疫病一旦爆发,以古代的医疗手段又极难解决。

    此消彼长之下,人口损失又岂不是成倍增长?

    ……

    正是考虑到上述总总因素,袁耀才极其重视战后的清扫问题。

    毕竟,这后续关注到民生发展。

    若疫病大规模爆发,到那时节,州郡间人口必然会陷入大幅度的流动与流失,人口下跌,人力的丧失,那纵然在占据偌大一州又有何用呢?

    所谓“存人失地,存地失人。”

    人口资源远大于领地。

    因为,开垦耕种、赋税已充军资,都需要民众的配合。

    所以,袁耀心绪才极度坚定,意欲控制疫病的爆发,尽量减少疫病发生的先觉条件,做好防范。

    花费一两个时辰,在袁军各部的不懈努力下,终是将战后残垣给清理干净。

    随即,袁耀令全军稍作休整,便再度结阵而行,浩浩荡荡地举众南行,兵锋直指首府寿春。

    南下途中。

    新近归附立下功勋的周泰不由再度抵足袁耀从旁,拱手轻声道:“启禀公子,自淮水一役,扬州军主力几乎折损殆尽以后,我军一路南下以来所途经各城邑、乡里,无不是望风而降,所向披靡。”

    “想来,当大军奔袭至寿春城下时,军威势必达至最巅峰之际。”

    “泰保举一人,愿助公子轻而易举攻克寿春,继而攻略江淮全境。”

    徐徐一番话语,周泰娓娓道来。

    “幼平所举何人?”

    闻言,袁耀面露托腮之状,沉声相问着。

    “启禀公子,泰有一好友,姓蒋名钦,字公奕,乃是寿春人士,但他却于寿春以及周边郡县内都有着无论伦比的号召力。”

    “若能得其相助,则我军势必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