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考据之学,其实汉学之大,无所不容!”倭仁这时是翰林院侍讲,是以彭蕴章直接以官称称之:“若是按你的意思,那我恩师阮中堂乃是汉学翘楚,阮中堂学问之深,当今天下,无人能出其右!难道在你看来,阮中堂也是只知训诂考据,不通经世实务之人吗?”
“彭章京,您和阮中堂有师生之谊吗?我倒是听说,您的族妹嫁给了阮中堂家的四公子,您方才和阮中堂成了姻亲。原来在您看来,这姻亲之谊,和师生之谊,其实是一回事啊?”倭仁却也不甘示弱,向彭蕴章反驳道。
“你等都住口!”阮元清楚彭蕴章和倭仁等人再这样辩论下去,很快又会引起一场汉宋之争,而二人又都是小辈,显然学问根抵尚有不足,一旦争论下来,只会变成无休止的骂战。便即喝止了众人,也向众人言道:“治学之本,首在博学,若是不能博学,只知囿守汉宋二字,心中尽是门户之见,你等学问要如何才能进益?譬如论诗,后学之人,竟有以唐诗宋诗各立门户者,殊不知唐宋之别,不过是唐朝国祚不足所致,若是唐朝和周朝一样有八百年之数,那青史之上,还有什么宋朝元朝,只一概都是唐朝,你们还争论什么唐宋?!所谓汉宋亦是如此,汉学本于汉儒治经之道,力图恢复圣贤本意,圣贤本意便是义理。若是一味沉溺于训诂,却忘了恢复先贤义理,那哪里还是汉学?而义理之言,宋儒所见,不也有许多是真知灼见吗?怎么能一概肯定,亦或一概否定呢?所以国朝所言汉学,只是借其名而治学,并非囿于汉儒之见的学问,本于训诂,兼以博学,成于义理,退可明先儒之本意,进可以行事与世间,这方才是汉学之道!前日与定庵言及汉学,定庵也说,国朝之学,其实与汉人宋人俱皆不同,理当谓之‘清学’才是,而这‘清学’的根本,便是博学!所以无论汉宋之道,皆可为我所用,若是唯知门户之别,那不正是舍本逐末之举吗?!”
倭仁等人自也清楚,乾嘉之时的汉学耆宿,至道光中叶几已凋零殆尽,阮元不仅是当朝宰相,还是汉学之中最后一位名家,一旦阮元对各人品评指斥,自己就是再有道理,也没有资格同阮元辩论。谁知阮元一番言语,竟是要先以博学为本,汉宋之别倒是成了次要之事,如此想来,阮元或多或少也是给自己留了面子。是以各人心中俱皆宽慰,便也各自向阮元拜过,以示后学诚敬之意,便即离去了。很快,会馆之前便只剩下了寓居馆内的曾子城一人。
“阮中堂之言确也有道理,只是……”看来曾子城经过两次会试落榜,对于科举还是执着了些,却向阮元说道
“彭章京,您和阮中堂有师生之谊吗?我倒是听说,您的族妹嫁给了阮中堂家的四公子,您方才和阮中堂成了姻亲。原来在您看来,这姻亲之谊,和师生之谊,其实是一回事啊?”倭仁却也不甘示弱,向彭蕴章反驳道。
“你等都住口!”阮元清楚彭蕴章和倭仁等人再这样辩论下去,很快又会引起一场汉宋之争,而二人又都是小辈,显然学问根抵尚有不足,一旦争论下来,只会变成无休止的骂战。便即喝止了众人,也向众人言道:“治学之本,首在博学,若是不能博学,只知囿守汉宋二字,心中尽是门户之见,你等学问要如何才能进益?譬如论诗,后学之人,竟有以唐诗宋诗各立门户者,殊不知唐宋之别,不过是唐朝国祚不足所致,若是唐朝和周朝一样有八百年之数,那青史之上,还有什么宋朝元朝,只一概都是唐朝,你们还争论什么唐宋?!所谓汉宋亦是如此,汉学本于汉儒治经之道,力图恢复圣贤本意,圣贤本意便是义理。若是一味沉溺于训诂,却忘了恢复先贤义理,那哪里还是汉学?而义理之言,宋儒所见,不也有许多是真知灼见吗?怎么能一概肯定,亦或一概否定呢?所以国朝所言汉学,只是借其名而治学,并非囿于汉儒之见的学问,本于训诂,兼以博学,成于义理,退可明先儒之本意,进可以行事与世间,这方才是汉学之道!前日与定庵言及汉学,定庵也说,国朝之学,其实与汉人宋人俱皆不同,理当谓之‘清学’才是,而这‘清学’的根本,便是博学!所以无论汉宋之道,皆可为我所用,若是唯知门户之别,那不正是舍本逐末之举吗?!”
倭仁等人自也清楚,乾嘉之时的汉学耆宿,至道光中叶几已凋零殆尽,阮元不仅是当朝宰相,还是汉学之中最后一位名家,一旦阮元对各人品评指斥,自己就是再有道理,也没有资格同阮元辩论。谁知阮元一番言语,竟是要先以博学为本,汉宋之别倒是成了次要之事,如此想来,阮元或多或少也是给自己留了面子。是以各人心中俱皆宽慰,便也各自向阮元拜过,以示后学诚敬之意,便即离去了。很快,会馆之前便只剩下了寓居馆内的曾子城一人。
“阮中堂之言确也有道理,只是……”看来曾子城经过两次会试落榜,对于科举还是执着了些,却向阮元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