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27章我宣布

克里米亚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强大军事力量。

    更遑论在克里米亚的身后,  站着世界级经济和军事强国大洋帝国,欧洲局势从此再不平静,  让人们不得不惊呼“狼来了……”

    《泰晤士报》的报道非常鸡贼,看起来仅仅是罗列了简单的数据,但实际上在渲染“大洋帝国威胁论”,“东方威胁论”。

    什么“据估计”“消息人士透露”这些模棱两可的话,半真半假之余又有些道理,深谙捕风捉影造谣之道。

    出于国际性大报的矜持,《泰晤士报》内容相对严谨,而一些英国地方性报纸就完全无所顾忌了,各种“东方威胁论”信口胡扯,甚至煞有介事的将“克里米亚威胁”排在苏俄工人运动威胁之前,位居第一位。

    虽然英伦三岛吵翻了天,但欧洲大陆媒体报道相对要拘谨的多。

    这一来是在法德两国土地上,帝国还有相当数量的远征军部队,这包括奥地利,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都有数量不一的驻军部队,正在按计划有步骤的撤退。

    二来嘛,尊贵的大洋帝国皇帝正在欧洲各国访问,相关舆论报道不能呈现出过于敌视抹黑,刻意影响两国间关系,需要营造轻松友好的氛围。

    三来嘛作为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欧洲大陆现在千疮百孔,急需要恢复重建,急需要大洋帝国的经济和金融支持。

    退一万步说

    即便英国人和法国人有底气得罪大洋帝国,那么德国人呢?奥地利和匈牙利呢?那些人口只有几百万的小国家呢,也能直言不讳的得罪大洋帝国吗?

    大国有大国的荣耀,小国有小国的生存之道,即便英伦三岛的舆论媒体拼命的煽风点火,欧洲绝大部分国家也不敢跟风。

    在伦敦抹黑大洋帝国的相关报道集中出台之际,在大卫-劳和-乔治首相内阁里,兼任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两项职务的丘吉尔跳了出来,强硬的表示;

    在伦敦的太平洋地区伙伴中,大洋王国是坚定支持英法意联盟的国家,为战胜反动同盟国集团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个不可否认。

    但是在战后

    大洋王国很快暴露出贪婪的嘴脸,在邻居家的院子里随意划分范围,不告而取的拿走了克里米亚和利比亚,把手伸到欧洲的盘子里来。

    这样的行为,与强盗有什么区别?

    伦敦方面的种种杂音,终于引来大洋帝国的强烈抗议,帝国皇帝在挪威王室参加公开活动时,强硬的回应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