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8章 嘴炮大奖赛

 梅根见波罗维克脸色发青,明白在这个问题上穷追猛打下去并没有好处,于是赶紧宣布本回合结束。

    下一会回合由爱德华提问:“在这里我想谈谈对赫尔辛基监督小组的逮捕事件。这就好象,面对《纽约时报》刊登出所越战报告后,总统尼克松下令把美国民权联盟的全部理事、《纽约时报》的全体董事会成员都逮捕一样。”

    波罗维克,“我抗议,这样的类比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两者性质完全不同!”

    爱德华“怎么不一样?《纽约时报》刊登了国防部的对越南战争的评估,这是媒体在履行对政府监督的权利,同样这也是义务。而赫尔辛基守望者定期对外发布各种信息,也是在监督政府是否履行国际协议!”

    他冷笑道:“贵国的宪法中可没明确对顶,公民监督政府是违法行为吧?当然如果这么写出来的话,我们会尊重他国内政的!”

    爱德华“同时如果对库达耶夫审判是公平的,特别是,鉴于对他指控的罪行中有美国人参与其事,为什么不允许美国观察员旁听审判?”

    波罗维克被打蒙了。

    不是他能力不足,而是爱德华这次选择的角度实在是刁钻。

    国防部诉《纽约时报》是重大事件。

    11967年,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聘请了36位专家学者,组成一个委员会,研究美国是如何卷入越南战争的。该委员会花费了一年半时间完成了47册的越战秘密报告,报告被国防部列为“最高机密”。

    1971年3月下旬,《纽约时报》从其中一名专家手中,得到越战秘密报告中的45册报告。时值美国正深陷越南战争泥沼,苏兹贝格决定刊登越战秘密报告。

    1971年6月13日,《纽约时报》用6个整版推出越战秘密报告,并计划在其后的9天里用相同版面继续刊登,使时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的政府陷入窘境。

    尼克松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名,要求《纽约时报》停止发布,但《纽约时报》引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拒绝妥协并与美国政府对簿公堂,美国最高法院最后判决尼克松政府败诉。

    这件事情背后,当然有两党博弈的因素,但九个大法官直接把尼克松政府怼得没脾气也实属牛叉。

    爱德华的狡猾之处在于,一开始就占据了绝对的道德制高点。

    国防部美国政府诉《纽约时报》这个判例作为论据甩出来,等于是非常隐晦的说明了两点问题。

    首先,媒体和公民绝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