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77【《影响》的专访】

    随意地聊了一些小时候看电影的趣事,卓伯棠见气氛已经融洽,便开始问道:“在王先生眼里,您认为电影是什么?”

    “从创作的角度来说,电影和小说、诗歌、音乐一样,是一种独立地艺术;从商业的角度来看,电影和书籍、唱片一样,是一种产品。”王梓钧比了个手势,“所以,一般的电影都带着文艺和商业属性。作用不同,商业和文艺属性在这里面占的比重也不同。当然,目前在台湾似乎电影还有一样宣传和教育属性,我们就不去说它了。”

    卓伯棠有些勉强地笑了笑,点头道:“也就是浓缩为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

    “不错,不同地域的人喜欢和流行的类型不一样。就像法国和美国,台湾和香港。”王梓钧说。

    卓伯棠又引出观点:“按王导演的意思,你认为最好的电影是商业和艺术完美结合的电影吗?”

    “不,永远没有完美的电影,就像永远没有完美的人一样。”王梓钧道,“每个人的看法和立场都不一样,一部电影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当然,若是一部电影既能赢得观众的钞票,又能赢得影评人的掌声,那就求之不得了。”

    卓伯棠笑问:“就像你的《喋血孤城》一样吗?”

    王梓钧耸耸肩说:“对,就像它一样,虽然还是有人骂我拍得不好。”

    卓伯棠又说:“我在观影的时候注意到一点,王导演的《喋血孤城》完全是实景拍摄,甚至为此不惜自己建造县城。这一点是趋于一种爱好,还是坚持自己的电影理念。”

    王梓钧说:“我的电影理念就是真实。就像最好的新闻报道,是不带任何主观评价,如实报道新闻一样。”

    “王导演想拍纪录片?”卓伯棠问。

    “有过这个想法。”王梓钧说,“呵呵,电影当然不能一味的真实。我的意思是说,尽可能给观众真实的感觉。我觉得一部成功的电影,就是把虚构、夸张、煽情的故事拍摄出来,让观众信以为真,并且为它感动、愤怒、高兴、伤心……比如神话故事、鬼故事,在清醒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会相信,但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却能通过声音让你身临其境,甚至吓得你连走路都不能。”

    “所以……”

    “所以我拍电影会尽可能地去掉舞台痕迹,其中一点就是不用假山假树这些让人一眼看穿的道具,而是实景拍摄。”王梓钧阐述道。

    “你的意思是,实景拍摄比用道具拍摄的效果好?”

    “不,道具布景拍摄有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