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儿戏?光绪皇帝的任免命令惹得众意纷纷。
还没有等所有的官员对礼部任命背后的含义弄明白的时候,更加令人惊骇的事情又来了——商杨锐、刘光弟、谭嗣同、林旭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事宜……这道任命仿佛在已经滚烫的油锅中又填了一瓢水,可想而知所引起的后果是多么的激烈。
“这没有什么让人感到费解的,只不过是正常反应罢了。一般而言变法总要涉及到人事任免,不要说是礼部尚书、侍郎,就算现在罢免几个军机大臣,我也不会感到有什么惊奇。你们看看这些被罢免的人,怀塔布是满族权贵,有名的排汉先锋;许宝骙已经七十多岁了,不过是混吃等死荣耀退休的老臣……至于礼部四侍郎虽然说不上是年迈老朽,但对变法都并不热心,若放在平时也就罢了,只是现在非常特殊时期,他们被罢免一方面是因为不肯替王照递奏折,更重要的是被两位满汉礼部尚书所牵累所致……”谭延闿对赶来商议的杨邺和郭正不以为然的说道。
“这两个人还是太嫩啊!若放在沈静身上,最多只是来说说,这场人事任免背后所涌动的激流肯定瞒不过他,而杨邺、郭正对于官场的洞察力比沈静可是差了不少……”谭延闿心中多少有些失望,人才难求,郭正、杨邺是人才,但属于光绪皇帝所需要的那种新政人才,自己也同样需要,不过他们俩人来面对今后越来越多的官场争斗,却有些不合用。
对于能够辅佐自己的人才,谭延闿心中倒是有个人选——自己的“师弟”杨度,早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北洋便开了经济特科,公开用三级考试的制度来招收“公务员”,用考试的方法来谋求吸纳自己所急需的人才。粱士怡、杨度是那次考试的佼佼者,粱士怡被委以重任,出任轮船招商局总办,至于杨度则被谭延闿推荐给自己的老师王闿运——杨度号称中国“帝王之学”的最后传人,毫无疑问在谭延闿心中是最佳的幕僚人选。
谭延闿对于杨度的期望值还是非常高的,他将杨度推荐给王闿运,杨度本人对此还是非常满意的,因为王闿运是名满天下的大家,能够拜到他的门下去学习,对于一个年轻士子而言具有很大的诱惑。以谭延闿对王闿运的了解和杨度的心气,王闿运是不可能将杨度弄成一个书呆子的,十有八九杨度还会走他的幕僚老路。将杨度交给王闿运去培养这还不够,谭延闿还打算安排杨度前往欧洲游历,这种打算已经在和杨度的往来信件中已经说明了,杨度本人也正在学习外语。
谭延闿对杨度的历史并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他
还没有等所有的官员对礼部任命背后的含义弄明白的时候,更加令人惊骇的事情又来了——商杨锐、刘光弟、谭嗣同、林旭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事宜……这道任命仿佛在已经滚烫的油锅中又填了一瓢水,可想而知所引起的后果是多么的激烈。
“这没有什么让人感到费解的,只不过是正常反应罢了。一般而言变法总要涉及到人事任免,不要说是礼部尚书、侍郎,就算现在罢免几个军机大臣,我也不会感到有什么惊奇。你们看看这些被罢免的人,怀塔布是满族权贵,有名的排汉先锋;许宝骙已经七十多岁了,不过是混吃等死荣耀退休的老臣……至于礼部四侍郎虽然说不上是年迈老朽,但对变法都并不热心,若放在平时也就罢了,只是现在非常特殊时期,他们被罢免一方面是因为不肯替王照递奏折,更重要的是被两位满汉礼部尚书所牵累所致……”谭延闿对赶来商议的杨邺和郭正不以为然的说道。
“这两个人还是太嫩啊!若放在沈静身上,最多只是来说说,这场人事任免背后所涌动的激流肯定瞒不过他,而杨邺、郭正对于官场的洞察力比沈静可是差了不少……”谭延闿心中多少有些失望,人才难求,郭正、杨邺是人才,但属于光绪皇帝所需要的那种新政人才,自己也同样需要,不过他们俩人来面对今后越来越多的官场争斗,却有些不合用。
对于能够辅佐自己的人才,谭延闿心中倒是有个人选——自己的“师弟”杨度,早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北洋便开了经济特科,公开用三级考试的制度来招收“公务员”,用考试的方法来谋求吸纳自己所急需的人才。粱士怡、杨度是那次考试的佼佼者,粱士怡被委以重任,出任轮船招商局总办,至于杨度则被谭延闿推荐给自己的老师王闿运——杨度号称中国“帝王之学”的最后传人,毫无疑问在谭延闿心中是最佳的幕僚人选。
谭延闿对于杨度的期望值还是非常高的,他将杨度推荐给王闿运,杨度本人对此还是非常满意的,因为王闿运是名满天下的大家,能够拜到他的门下去学习,对于一个年轻士子而言具有很大的诱惑。以谭延闿对王闿运的了解和杨度的心气,王闿运是不可能将杨度弄成一个书呆子的,十有八九杨度还会走他的幕僚老路。将杨度交给王闿运去培养这还不够,谭延闿还打算安排杨度前往欧洲游历,这种打算已经在和杨度的往来信件中已经说明了,杨度本人也正在学习外语。
谭延闿对杨度的历史并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