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袁世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袁世凯称帝的问题上,杨度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不要说杨度,就是他的老师王闿运在袁世凯称帝的问题上也有很多问题。谭延闿对于自己做皇帝没有任何兴趣,袁世凯的“前车之鉴”就在那里摆着,他自然不会傻的再重走一遍。
杨度这颗棋子不是帮着谭延闿用来谋划称帝的,王闿运这种旧式幕僚他也看不起,他要强行介入杨度的命运,让他成为自己最得心应手的幕僚,以便替代沈静。在选用幕僚的问题上,他更喜欢走“中西合璧”的道路,直隶总督府幕友堂的幕僚都知道,一旦哪个幕僚被谭延闿“看上”,必然是私人资助其游历欧美——这也成为幕僚被谭延闿启用或是看重的先兆,郭正和杨邺都是这么过来的。
在这个时代,一个有能耐的人有野心这并不稀奇,每逢中国历史大变革时期,有野心、有雄心的人犹如过江之鲫,这很正常,更何况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关起门来兄弟打架的时代了,中国所要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和世界紧密相连,而艰难的中国复兴之路也注定和现代化工业文明紧密相连。这也就是谭延闿为什么要求他所重用的幕僚一定要有前往欧洲、美国去走走看看的缘故——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捧着四书五经长大的知识分子,想要扭转他们固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很难的。
现代西方工业无疑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最有冲击力的,尽管谭延闿并没有出过国,但可以想象工业发达的列强国家烟囱林立的景象,这是中国这个农业为主的国家所未曾出现过的。在经历了甲午惨败,举国上下有识之士都在反思的阶段,谭延闿将他所看重的人都分批送往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去游历——这个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除了谭延闿一系之外,几乎很少有人去欧洲和美国亲眼看看工业文明的发端国家是个什么样子,他们前往的目的地都是日本。
谭延闿对于现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广为流传的“透过日本看欧洲”的看法并不以为然,日本根据自己的国情来仿效西方进行现代化改革,这确实是令人非常赞赏的,先不论日本如何,这种方式首先是正确,可是中国却不能仿效日本——日本有日本的国情,而中国自有中国的特点,不说别的,就两国皇室对待国运的态度就天差地别,哪能生搬硬套?
十年前日本皇室为了组建海军节衣缩食,甚至连皇后的脂粉钱都捐了出来,同时期的中国却忙着操办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两国皇室相差如此之大,除去个人感情因素,任何一个非中日两国本国国民在看待两国命运的时候,都会投日本一票,
杨度这颗棋子不是帮着谭延闿用来谋划称帝的,王闿运这种旧式幕僚他也看不起,他要强行介入杨度的命运,让他成为自己最得心应手的幕僚,以便替代沈静。在选用幕僚的问题上,他更喜欢走“中西合璧”的道路,直隶总督府幕友堂的幕僚都知道,一旦哪个幕僚被谭延闿“看上”,必然是私人资助其游历欧美——这也成为幕僚被谭延闿启用或是看重的先兆,郭正和杨邺都是这么过来的。
在这个时代,一个有能耐的人有野心这并不稀奇,每逢中国历史大变革时期,有野心、有雄心的人犹如过江之鲫,这很正常,更何况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关起门来兄弟打架的时代了,中国所要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和世界紧密相连,而艰难的中国复兴之路也注定和现代化工业文明紧密相连。这也就是谭延闿为什么要求他所重用的幕僚一定要有前往欧洲、美国去走走看看的缘故——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捧着四书五经长大的知识分子,想要扭转他们固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很难的。
现代西方工业无疑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最有冲击力的,尽管谭延闿并没有出过国,但可以想象工业发达的列强国家烟囱林立的景象,这是中国这个农业为主的国家所未曾出现过的。在经历了甲午惨败,举国上下有识之士都在反思的阶段,谭延闿将他所看重的人都分批送往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去游历——这个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除了谭延闿一系之外,几乎很少有人去欧洲和美国亲眼看看工业文明的发端国家是个什么样子,他们前往的目的地都是日本。
谭延闿对于现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广为流传的“透过日本看欧洲”的看法并不以为然,日本根据自己的国情来仿效西方进行现代化改革,这确实是令人非常赞赏的,先不论日本如何,这种方式首先是正确,可是中国却不能仿效日本——日本有日本的国情,而中国自有中国的特点,不说别的,就两国皇室对待国运的态度就天差地别,哪能生搬硬套?
十年前日本皇室为了组建海军节衣缩食,甚至连皇后的脂粉钱都捐了出来,同时期的中国却忙着操办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两国皇室相差如此之大,除去个人感情因素,任何一个非中日两国本国国民在看待两国命运的时候,都会投日本一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