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八十三章 契机

相比,国内这里更是没有多大的进展。

    当然天津汽车厂已经与德国的相关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提出了种种设计要求,希望能够借助德国的工业技术力量来完成柴油机的相关技术突破,争取早日生产出以柴油机为动力的潜艇。这样会使得潜艇内部环境大为改观,重要的是潜艇内部人员不用处在充满汽油蒸汽危险的潜艇密闭空间里,潜艇的可靠性会大大增强。

    虽然俄国在新疆和蒙古问题后面搞风搞雨,但是它却从来不站在最前台,俄国人心中也很清楚,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离不开中国人的帮助,先不提俄国有没有这么多的人力资源,就是工资支付也会让这条铁路的成本变得难以想象。尽管中国送来的劳工都是义和团、死囚、土匪或是老弱病残,但俄国一方不惜人命代价来修建铁路的做法被中方发现后立刻又终止了输送劳工,并且要求原有劳工回国,还要附带昂贵的民事赔偿。

    俄国自然不会接受赔偿,在他们看来中国人的人命如同草芥一般,铁路才是最真实的,俄国驻华公使喀希尼在得到了授权之后就不停的在和中国外交部打官司,而中国政府将俄方在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时虐待中国劳工的事情给捅了出去,矛盾重重的列强集团内部也对俄国颇有微辞,尤其是在中国促成了相关黑幕在美国《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上发表之后,世界为之一片哗然。

    俄国虽然恼怒中国对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故意横生枝节,但是对于中国政府在东北的铁路网建设还是比较满意的——现在在中国东北三省三个省城和关内的中国铁路网在北京连接起来,并且还有一端修建到了旅顺,而西伯利亚大铁路在中国东北段也开始开工修建,主要放在连接黑龙江城至海参崴的铁路。

    即便如此在这段铁路上刚刚开工不久便遭到了“土匪”的袭击,杀害了两名俄国工程师之后洗劫了工地,并且还掳走了一部分铁路工人和大量的钢轨、枕木。俄国方面虽然提出愿意为铁路工程进行保护,但是被中国政府所拒绝。

    自从中国政府在1903年初开始移民东北,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就明显的在走下坡路,不过俄国在中国的地位显然是不断提升的,按照俄国财政大臣维特的话来说:“我们的太平洋舰队已经深入到了英国的传统势力地区长江口,而等待铁路修通之后,通过连同中国东北和关内的铁路网,我们的势力可以轻而易举的深入到中国的腹地湖北等省份……”

    “经过我们的深入调查,俄国在远东真实的陆军数量在九万到十万之间,火炮在一百二十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