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天监监正李德庆坐在鸡鸣山观象台西侧,紫微殿东侧的厢房中,他的面前摆着一本正在编订的历书,虽然昨天还被他视之为珍宝,此刻已变成了一堆废纸。
他摇摇头,似笑非笑,刚刚发现的一个小小的错误推翻了他花费十年演算出来的历法。他不知道该气恼还是庆幸。
如果他没有发现那个小小的错误,高涨的热情依旧在燃烧他逐渐腐朽的生命,精心掩盖岁月流逝的苍凉。
如果他没有发现那个小小的错误,一部横空出世的新历法将会震惊朝野,他的名字会刻在供人瞻仰的墓碑上,写进不朽的历史中。
如果他没有发现那个小小的错误,而被其他人发现了,他会因为失职身败名裂,他的妻子——他一辈子唯一在意的人,或许会羞愤而死。
刺骨的凉气从他的后背沿着脊柱窜到颈椎,他打了个哆嗦,片刻之后,他舒了一口气,如释重负,幸好他发现了那个小小的错误。
他的妻子,他最爱的人会一直好好活着,陪在他的身边,这比热情和不朽都重要。
他站起身,伸了伸懒腰。以他这个年龄,要想在有生之年创造一种先进的新历法是不可能了。
他回想起初入司天监时的宏图大志,那时他才十八岁,是漏刻局的一名漏刻博士,卑不足道的从九品,负责唱报时刻,警醒晨昏。
就是在那时,他想到了多年以后自己坐在监正办公的屋子里,编撰海内外最精准的历法。
历经两朝交替,司天监变成了钦天监,他幸运地得到朱元璋的赏识,迎来了实现宏图的机会。
在钦天监监正的位置上,他坐了整整三十年,从西吴到洪武,再到建文,他观测星象,推算节气,演算历法,他的能力有了好几次飞跃,唯一缺的就是一次质的飞跃,可以让他流芳百世的飞跃。
他走进紫微殿,他的指尖从简仪上划过,扬起,又落在立运仪上。
这两件仪表从元大都东墙下搬到鸡鸣山后,在他的手上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改革,它们已经抛弃了蒙古人的浓郁气息,当时,他以为这样的成就足以让他测出最精确的日月星辰,成为明朝观象授时的奠基人。
他向东走到滴漏堂,不管高兴还是失落,成功还是失败,他总喜欢在自己的**静思。
铜壶滴漏的日壶、月壶、星壶和受水壶从高至低陈列,像一排往下走的阶梯。
与常人规划事业从低至高的方式不同,他把这种从高至低的排列,从积聚水滴到最终推动
他摇摇头,似笑非笑,刚刚发现的一个小小的错误推翻了他花费十年演算出来的历法。他不知道该气恼还是庆幸。
如果他没有发现那个小小的错误,高涨的热情依旧在燃烧他逐渐腐朽的生命,精心掩盖岁月流逝的苍凉。
如果他没有发现那个小小的错误,一部横空出世的新历法将会震惊朝野,他的名字会刻在供人瞻仰的墓碑上,写进不朽的历史中。
如果他没有发现那个小小的错误,而被其他人发现了,他会因为失职身败名裂,他的妻子——他一辈子唯一在意的人,或许会羞愤而死。
刺骨的凉气从他的后背沿着脊柱窜到颈椎,他打了个哆嗦,片刻之后,他舒了一口气,如释重负,幸好他发现了那个小小的错误。
他的妻子,他最爱的人会一直好好活着,陪在他的身边,这比热情和不朽都重要。
他站起身,伸了伸懒腰。以他这个年龄,要想在有生之年创造一种先进的新历法是不可能了。
他回想起初入司天监时的宏图大志,那时他才十八岁,是漏刻局的一名漏刻博士,卑不足道的从九品,负责唱报时刻,警醒晨昏。
就是在那时,他想到了多年以后自己坐在监正办公的屋子里,编撰海内外最精准的历法。
历经两朝交替,司天监变成了钦天监,他幸运地得到朱元璋的赏识,迎来了实现宏图的机会。
在钦天监监正的位置上,他坐了整整三十年,从西吴到洪武,再到建文,他观测星象,推算节气,演算历法,他的能力有了好几次飞跃,唯一缺的就是一次质的飞跃,可以让他流芳百世的飞跃。
他走进紫微殿,他的指尖从简仪上划过,扬起,又落在立运仪上。
这两件仪表从元大都东墙下搬到鸡鸣山后,在他的手上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改革,它们已经抛弃了蒙古人的浓郁气息,当时,他以为这样的成就足以让他测出最精确的日月星辰,成为明朝观象授时的奠基人。
他向东走到滴漏堂,不管高兴还是失落,成功还是失败,他总喜欢在自己的**静思。
铜壶滴漏的日壶、月壶、星壶和受水壶从高至低陈列,像一排往下走的阶梯。
与常人规划事业从低至高的方式不同,他把这种从高至低的排列,从积聚水滴到最终推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