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四六章 必死之局(上)

��去垦耕。

    这,就是那个“勃拉发明了抽水马桶,倒马桶的女人全都灭绝了”的段子的一种解决方式——原本这块地十个人干活,现在六个人干活,那么就该这六个人出钱,解决剩下那四个人的基本生存问题。

    当然,这只是一种解决方式。

    只不过,这种解决方式,在大顺又是不适用的。

    以华北为例。

    不管是去北美,还是去澳洲,就现在的交通运输水平、船只载重能力、跨越大洋去得六七个月时间的漫长周期。

    使得每个移民的迁徙成本,至少得100两白银,只多不少。

    而华北地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人地矛盾,人均土地面积,基本上可以认为已经降到了3亩到4亩——至少,山东地区应该是这样,否则也不会出现到了满清末期,山东一个短工干一天活只能买1斤6两高粱米,还无数人抢着干的情况。

    而人均3、4亩的耕地。

    种啥玩意儿,能在原本的“四六交租”的基础上,再拿出100两白银,还保证有利可图呢?

    理论上,大顺可以先垫付。

    然后分二三十年时间,把这笔钱用税收征回。

    问题是,大顺的国库,拿得出这笔钱吗?

    没钱,怎么垫付?

    没钱,啥也玩不转。

    所以,实际上,那个“勃拉发明了抽水马桶,倒马桶的女人全都灭绝了”的段子里,原本这块地十个人干活,现在六个人干活,那么就该这六个人出钱,解决剩下那四个人的基本生存问题的这个改革思路,在大顺,也是根本行不通的。

    学英国,不管,或者去城市做工、或者想办法润过大西洋,在大顺,还是行不通的。因为佃户不想安安地静坐在那,被所谓的历史车轮碾碎。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实际上能走的路,也就是刘玉说的那种办法:沿海地区靠对外掠夺、海外市场、美洲金银、过剩人口、先把工业化搭起来;内地地区,用强有力的手段,均田,禁止买卖,杜绝资本主义体系侵袭内地和农村,保证每个百姓的基本生存。

    对先发地区来说,是生怕资本主义不够发展。

    而对内地地区来说,则是要生怕资本主义继续萌芽。

    但,这就等于又把问题绕回来了:均田、禁止买卖、保证生存、减免赋税、减轻劳役……这是大顺自己靠改革能完成的?

    现在,大顺面临的情况,和历史上的王朝还有所不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