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九零章 最后的闹剧(十六)

学的鼻祖,不也只是提出了“绝对优势”,直到谷物法问题后这个问题无法解释了,才有李嘉图补充发展出来了“相对优势”?

    大顺这边的经济学启蒙运动,也是一样的。

    残缺的。

    片面的。

    需要补完的。

    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继续发展、补完之前,大顺终究还是要继续塑造可以发现新问题的经济基础、塑造可以产生新的社会意识的社会存在。

    自由贸易的思潮,产生于国与国之间的贸易。

    并且,是因为国家之间的贸易,存在关税保护、重商主义、国内政策性保护等。

    所以,可以这么说,自由贸易理论,在大顺,压根不可能自己出现。

    除非有一天,大顺搞出来贸易逆差了、搞出来关税保护了、搞出来产业扶植了。

    否则,这东西,在大顺压根不可能出现。

    反过来,也一样。

    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在1760年,指导了英国经济的运行吗?

    并没有。

    相反,他的学说,虽是显学,但官方根本不用。

    而同样的。

    大顺搞得是他妈的自由贸易吗?刘玉整天喊,但他自己也汗颜,其实压根不是。

    但是,自由贸易学说,却可以迅速在大顺传播,并且被官方所不排斥。

    为何?

    因为,基于国与国贸易搞出来的自由贸易学说,大顺官方压根不觉得有任何害处,自是任其传播。因为大顺是个纯粹的贸易顺差国。

    任何有影响力的学说,都是基于对现实的批判,在批判中思考的。

    于是。

    对英国极端重商主义的批判,在批判中思考出了自由贸易学说。

    对法国的国家管控和工业替代政策的批判,在批判中思考出了自然秩序的重农学派。

    同样的。

    对大顺吊毛不管的经济放任政策的批判,在批判中,大顺的精英阶层,开始了对《管子》、《盐铁》、《周礼新义》的追捧。

    这群人对大顺的思考,是“不是管的太多了,而是管的太少了”。

    这,与支离破碎的、保护主义盛行的、各国竞争激烈、产业同质化严重的欧洲思考出的“不是管的太少了,而是管的太多了”的形式,是不同的。

    但起源,都是基于对现实的批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