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8章:大明的未来

就不这么想。

    动辄上万万宝钞,这简直让他们的世界观被不断颠覆。

    像是有官员就提出,河南大水救灾,总共花费不到两千万贯宝钞,而这在科研司,或许多的时候一个月就没了。

    站在他们本身的角度上去看,感觉是正确的。

    从小受着儒家学说长大,认为这些不过是奇淫技巧,让太孙太过于沉迷了。

    “所以呀,刘三吾对教育的改革,是迫在眉睫。”

    “这些老一辈的官员,心里头根本没有新时代的思维,被局限在曾经的认知中,完全不了解火车对于大明有多么大的意义。”

    “他们更是不了解,如今科研司的这些制造,对大明乃至于全天下,将会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科研司那边,如今已经生产了第一台车床,以后对于零部件的加工,打磨,将会更加的细致,这不仅是代表着我大明火铳产量的巨大提升,更预示着火器的改革换代马上来临。”

    “火铳枪将会成为过去,当燧发枪装备我大明军队的时候,这天下,何处不可得。”

    朱英的语气中,带着浓烈的自信。

    在造火车的时候,因为零部件的打磨,处理,基本上都是依靠手工。

    朱英终于是想起了车床的使用。

    其实车床这个东西,在大明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像是弩箭箭头的打造,就是手动车床。

    先前手摇,脚踏车床,早已经发明出来。

    现在有了蒸汽机,改造一番就是机械车床了。

    以前要靠大师傅手搓燧发枪,才能完全精细部件的构造。

    现在用车床,可以轻松的产出。

    有了精度的模具,燧发枪可以分解成多个零部件同时打造。

    不过是因为最近主力方向一直在造火车上,因此燧发枪暂且没有投入太大的人员去锻造。

    “燧发枪都能批量造了?”朱元璋都有些惊讶。

    他也有一把燧发枪,是七十一岁诞辰,也就是洪武三十一年,大孙送他的贺礼。

    当初到手的时候,就很是爱不释手,时常把玩。

    正因为经常用,所以知晓这燧发枪有多么好,就是太难造了。

    没成想现在,太孙说已然可以批量生产了。

    “现在科研司的发展很快,自从有了车床后,打造出来的火器精准度更高了。”朱英回应着说道。

    朱元璋有些好奇的问道:“打火石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