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汉初的儒道死磕——by风的野望

鲁讲《公羊传》的是胡勿生,司马迁在《史记》中点评汉初重要的八位儒士时董、胡的名字都在列,另外还有前面提到的刺猪的辕固生,被学生赶跑的申培公,以及献今文《尚书》的伏生等。

    3楼,[风的野望]发表于2007-2-2212:11:30|删贴|加精

    董仲舒讲《公羊》讲的很酷,他给自己面前拉个帘子坐在幕后讲,只有资质优秀,品学不错的学生才有资格登堂入室受其亲传,其他那些弟子可能听了几年的课,连老师长什么样都无缘得见,在董仲舒这些学生中就包括后来写《史记》的司马迁。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尚黄老之术,司马迁多少也受乃父的影响,但他著《史记》时显然已全然倾向于儒家,个中缘由可能就是儒家较之其它学说更重视知识的传播。比如前面提到的《春秋》这本书是鲁国的编年史,在春秋时期各国都有相类似的国史,但无人加以讲授,经秦始皇焚书后就都散失了,只有鲁史经儒家数代人口口相传得以保留(还有一部国史被挖墓时发现,就是魏国的《春秋》,又叫《竹书记年》)。

    4楼,[风的野望]发表于2007-2-2212:12:24|删贴|加精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不久选召各地贤士入朝服务,董仲舒也跟在这伙人当中来到京城当了博士(顾问一类的官职),不过这时董仲舒还不很起眼,儒士中最受重视的是能迎合帝王说些客套话的公孙弘(后来此人作了有史以来第一位儒家宰相)。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归西,第二年汉武帝就召儒生们来开了个重要的会议,在这次儒学“遵义会议”上董仲舒对孔孟思想进行了彻底的修正,改造之大令我们现在看来都头晕眼花,恍若隔世。

    5楼,[风的野望]发表于2007-2-2212:12:54|删贴|加精

    在董仲舒之前儒学是一套人间的哲学,孔子关心的是礼和孝,天子如何尊礼,百姓如何重孝;孟子关心的是仁,君主如何行仁道,百姓如何守信义;荀子关心的是性本恶,所以修养的学习和改造最重要。道家关心的与儒家全然不同,道家有套宇宙学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人道尊从天道,一切随性自然即可。到了汉初的时候,儒家这套人间哲学就斗不过道家的宇宙论,你那是小节,我这才是大道。董仲舒正是悟透了汉朝皇帝自命天子,他们关心的是自己权威的合法性,所以勇敢地在儒家学说中加进了“天”这个概念。

    6楼,[风的野望]发表于2007-2-2212:13:35|删贴|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