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六二章 分歧(七)

下的物资运输的成本。

    比如说搞对日贸易的商船。

    利润极高,因为大顺授予了他们垄断权、日本幕府那边也想拿到专营的关税,所以两边一起缉私,保证了垄断专营。

    所以,刘玉说,你们要履行注册商船、战时征用、培养水手、强制安插实习军官、必要时必须运输军事物资的义务。

    这些义务,很沉重。

    历史上,西班牙这么搞,搞崩了。

    大顺则凭借的自身是商品生产国和生产力进步的实质垄断倾销效果,让这些商人扛着沉重的“义务”,依旧美滋滋。

    这也是大顺参与一战的基础。

    否则的话,跨大洋作战的后勤补给、水手、海船等,全靠大顺财政养着专业军用运输船,能把大顺的财政直接拖死。

    而如湖北的粮食问题。

    河船和海船不一样。

    小火轮船,就算投入实用,现在性价比最高的,也是用在长江逆流运输上。

    大顺不是统制经济。

    甚至连大宋的重商主义水平都没达到。

    各种商品管控的能力,也没那么强,更没有说啥玩意儿都官营的水准。

    既如此,怎么搞?

    想要做到随时能以南洋等地的粮食,平抑湖北的粮价,就需要有极强的长江逆流运输能力。

    而极强的长江逆流运输能力,是以经济、贸易、商业为基石的。

    盐之类的,可以这么搞,因为运输量不是太大。大不了养一支专门的运盐船队,回来的时候捎点茶叶、生丝、从鄱阳湖过来的江西瓷器,那也就够了,足以维系运转。

    大宗商品……

    这么大的运力,也就意味着,湖北的小农经济,要瞬间崩盘。

    这不是说湖北一地的问题。

    而是,现在湖北的家庭手工业经济,尤其是纺织业,是以“川盐入楚、楚布入川”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

    只说纺织业,航运业,一旦小火轮发展起来,这又涉及到数以几十万计的船工、沿江运输的河工等人的生计。

    而湖北虽然地处江汉平原,但小农经济制约。论棉种改良,不如两淮草荡圈地后的大片棉田;论纤维长度,比如印度爪哇等地的棉花;论纱线成本,远不如松苏地区从印度运过来的棉纱。

    之前制约大的全国市场的问题之一,就是物流、逆流成本、运输成本。

    包括之前欧洲,休谟说的“大海是天然关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